Thursday, January 23, 2014

芋圓、地瓜圓、雙色地瓜圓

芋圓、地瓜圓、雙色地瓜圓








這一週天氣變好冷
很想、很想喝點熱熱的紅豆湯,或是許多年沒吃的燒仙草
人的慾望是無限的,有了紅豆湯 又開始幻想要是加點芋圓有多好呀

想了好幾天....芋頭與地瓜分隔了幾天才買回家,材料總算齊全了
哈....不是難買到,是人懶得不想動手
做了就會吃→ 吃了就會發福→ 發福了,我先前的努力就白費了

哈無限循環呀!現在每次嘴巴饞就會告訴自己「忘記之前的辛苦嗎」
不能為了一時口腹之慾,毀了血汗努力的成果
這樣恐嚇自己還挺有效果的,但我也會偶爾放鬆自己吃點罪惡的美食
有時是淺嘗幾口就推給老公吃 (哈....變他越來越發福了)
或是這餐吃了不該吃的,下幾餐就要比平時更輕淡些

唉唷唷....話題越扯越遠了,趕緊轉回芋圓與地瓜圓吧

今天分享的芋圓、地瓜圓 是將多年以前做過的舊版本再次修改與調整
芋圓、地瓜圓使用的是樹薯粉Tapioca(或稱木薯粉),別用錯了哈

芋頭、地瓜與樹薯粉的比例,盡量讓粉只佔30%~35% (要更少也OK)
但是.....芋頭、地瓜比例越高,操作起來就越不順手
比如:芋頭、地瓜蒸熟含水量過多,造成粉團濕黏
或是粉加的少,搓揉時易散碎

相對的粉加的越多越好操作,雖然口感也更Q彈
但就吃不到芋頭、地瓜的香氣了,因為全都是粉呀

所以 大家在製作時可以多多嘗試(少量製作),找到自己喜愛的比例
我個人喜歡的比例是芋頭、地瓜佔65%~70%
可吃到芋頭、地瓜的香氣,又能較好操作

至於比例要怎會抓?
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以芋頭、地瓜蒸熟後的重量來計算
比如:蒸熟的芋頭是100g,那樹薯粉就用30~35g

另外 我也試過把芋頭的比例再提高到80%
又因為只是稍微壓泥,還帶有顆粒,我想讓芋圓可吃到些芋頭碎
但這樣會有個缺點,就是煮時在鍋裡容易散掉
所以我的煮法是→ 水滾時先將火轉小,不要讓水大滾,放入芋圓,暫時不要攪動
約煮1~2分鐘後,等芋圓定型,再轉中火並翻動一下,續煮至浮起

地瓜圓較不會有這問題,主要是我故意將芋頭泥沒壓的很細
要是壓成很細的泥狀,應該就比較沒此問題了

還有哈....我選用黃肉地瓜與紫肉地瓜來做
做到一半熊熊想起以前做的「 琉璃湯圓」,於是也就來試試
哇哇哇....紫色與黃色本來就是對比色,這樣做出來與地瓜圓真美呀
看的我都捨不得吃,美翻了......




好囉....說了一大堆可以開始進入芋圓、地瓜圓的做法啦^^





芋圓、地瓜圓、紫地瓜圓、雙色地瓜圓
食譜參考:以前做的舊版本再次修改調整
份量:3種顏色加總後,約4人份

芋圓材料:
去皮後的芋頭.....100g
樹薯粉(Tapioca).....30g
滾水.....依情況決定加入

地瓜圓材料:
去皮後的地瓜.....100g
樹薯粉(Tapioca).....30g
滾水.....依情況決定加入

紫地瓜圓材料:
去皮後的紫地瓜.....100g
樹薯粉(Tapioca).....30g
滾水.....依情況決定加入


芋圓做法:
1.芋頭切片,放入鍋中蒸至熟軟,或用微波爐叮熟,再趁熱用叉子壓成泥狀
2.再加入樹薯粉

小米桶的貼心建議
◎蒸芋頭時,盡量不要讓鍋蓋的蒸氣滴到芋頭,這樣芋頭蒸好會過濕
造成揉粉團時過於濕黏,得再加更多的樹薯粉
建議用竹蒸籠,或是用一塊大棉布包綁住鍋蓋,以吸收蒸氣,防滴落在芋頭上
◎微波爐叮要蓋上蓋子,或是用個可微波的大平盤當蓋子
◎用微波爐叮的芋頭較乾,揉粉團時會再加約4~5大匙的滾水(←我的實際情況)







3.因我的芋頭是用微波爐叮的會較乾,加入粉搓揉則變成散碎狀
所以我分次加入滾水,每次只加0.5~1大匙,直到可揉成團狀又不過硬的狀態

小米桶的貼心建議
◎滾水不可一次加多,以免過於濕黏,又得要再加粉,這樣芋圓就不好吃了







4.將芋頭粉團分小份,用手捏搓成條狀,再切成1公分段長
並將所有切好的芋圓撒上少許的樹薯粉,用手輕輕翻動,讓芋圓均勻裹上少許粉
這樣不易互相沾黏,也方便保存,沒煮完的可冷藏或冰凍保存
未操作的粉團或做好的芋圓要用保鮮膜蓋好,以避面接觸空氣失去水份而乾裂
5.放入滾水中煮至浮起發脹,再撈起趁熱拌入適量的糖,即完成芋圓

小米桶的貼心建議
◎因芋頭的比例高,所以粉團放桌面搓容易斷裂,建議用雙手捏搓成細條
◎我的芋頭只是稍微壓泥,還帶有顆粒,想讓芋圓可吃到些芋頭碎
但這樣會有個缺點,就是煮時容易散掉
所以我的煮法是→ 水滾時先將火轉小,不要讓水大滾,放入芋圓,暫時不要攪動
約煮1~2分鐘後,等芋圓定型,再轉中火並翻動一下,續煮至浮起
◎煮熟的芋圓拌入糖,可讓芋圓吃起來帶點甜度,又可防互相沾黏
◎揉粉團時不建議加糖一起揉,糖溶解會化成液狀,影響粉團濕度
或煮時未溶化的糖因受熱溶化,造成組織有空隙,芋圓就可能會邊煮邊散掉







芋圓做法很簡單,只要用對粉類,自然就會有QQ的彈牙口感喔







地瓜圓做法:
1.地瓜切片,放入鍋中蒸至熟軟,或用微波爐叮熟,再趁熱用叉子壓成泥狀







2.再加入樹薯粉揉成團狀 (地瓜比芋頭要容易操作)
蒸時的注意事項與芋圓一樣。若用微波爐叮的會較乾,可分次加入滾水







3.將地瓜粉團分小份,用手捏搓成條狀,再切成1公分段長
並將所有切好的地瓜圓撒上少許的樹薯粉,用手輕輕翻動,讓地瓜圓均勻裹上少許粉
這樣不易互相沾黏,也方便保存,沒煮完的可冷藏或冰凍保存
未操作的粉團或做好的地瓜圓要用保鮮膜蓋好,以避面接觸空氣失去水份而乾裂
4.放入滾水中煮至浮起發脹,再撈起趁熱拌入適量的糖,即完成地瓜圓







黃澄澄的地瓜圓.....很美吧







紫地瓜圓做法:
1.紫地瓜切片,放入鍋中蒸至熟軟,或用微波爐叮熟,再趁熱用叉子壓成泥狀







2.再加入樹薯粉揉成團狀 (地瓜比芋頭要容易操作)
蒸時的注意事項與芋圓一樣。若用微波爐叮的會較乾,可分次加入滾水







3.將紫地瓜粉團分小份,用手捏搓成條狀,再切成1公分段長
並將所有切好的地瓜圓撒上少許的樹薯粉,用手輕輕翻動,讓地瓜圓均勻裹上少許粉
這樣不易互相沾黏,也方便保存,沒煮完的可冷藏或冰凍保存
未操作的粉團或做好的地瓜圓要用保鮮膜蓋好,以避面接觸空氣失去水份而乾裂
4.放入滾水中煮至浮起發脹,再撈起趁熱拌入適量的糖,即完成紫地瓜圓







夢幻浪漫的紫地瓜圓,看了讓人心情好^^







雙色地瓜圓做法:
搓地瓜圓時讓我想起「 琉璃湯圓」 ,所以也來試試黃紫組合的地瓜圓
1.取適量雙色地瓜粉團,我是1比1等量,成果出來,若黃2紫1比例會更好看
2.稍微搓揉幾下,再搓成條狀,撒上少許樹薯粉,再切成1公分段長
搓幾下就好,搓越久,雙色的花紋就越易消失,因互相容合在一起了







煮好的雙色地瓜圓色彩繽紛呀^^







若一次多做份量,可將未煮過的芋圓與地瓜圓封裝好,冷藏可保存1週
或是放入冷凍庫冰凍保存,想吃時不用解凍,直接放入滾水中煮熟即可







天冷時,用暖呼呼的黑糖薑汁+芋圓、地瓜圓,簡單又好吃
或是 紅豆湯+芋圓、地瓜圓,讚讚讚^^y

Thursday, January 16, 2014

中国十大名茶冲泡方法图解

转自http://blog.wenxuecity.com/myblog/57575/201401/14120.html


有人可能一看这个题目就气不打一处来
喝了几十年的茶了,还用别人来教我如何泡茶??简直是笑话!!没错,当我头一眼看到这篇文章,也和您是一样的想法。但是,事实上,中国的茶文化是极其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,这其中可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,闲暇时看一看如何喝茶,也不失为是一种放松自己和有趣的学习机会。如果您早已经极其专业的品了多年的茶,那也无妨,就祝您岁岁饮新茗,杯杯沁尔心。
本为一种植物,可食用、解百毒、长品易健康、长寿,经长久发展至今,茶品要顺为最佳,所以就有一句茶乃天地之精华,顺乃人生之根本。因此道家里有茶顺即为茗品。
品茶就是品其味,是一种极优雅的艺术享受。品茶讲究的是程序。在与客人共同品茶时,由茶海向客人的闻香杯中斟茶通常只斟七分满,留下的三分是情谊———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特殊含义。
著名红茶精品,简称祁红,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区的祁门县一带。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,锋苗秀丽。红茶,全发酵。颜色乌润,俗称宝光。外形:条索紧细匀整,锋苗秀丽。滋味:香气香甜持久,又似兰花香,俗称祁门香,汤色红艳明亮,滋味甘鲜醇厚。 
【冲泡方法】 
泡茶工具:茶壶、公道杯、小直口杯、祁门红茶、法兰西玫瑰、电水壶一个、基本功夫茶具一套(包括茶海一个、竹节茶道六件套一个、陶瓷储茶罐一个)。如下图所示:

1-3.温杯:用开水温茶具,使茶具均匀受热。

4-6.投茶:5g左右茶叶放入FH-204一屋窑茶壶中。

7-8.洗茶:洗茶重在一个字,不求将茶味泡出,只需让茶叶均匀受热,唤醒茶香即可。

9-11.泡茶:倒掉洗茶的水,放入准备好的玫瑰花,倒入8分满开水,盖上壶盖泡2-3min

12-16.出汤:将泡好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,然后将茶汤分到小直口杯中。
闻茶香,品茶味,祁门红茶有天然的果香,加上法兰西玫瑰的花香,香味清新迷人,口感甘醇馥郁。

洞顶乌龙茶也称冻顶乌龙茶,产自台湾,茶区海拔1000-1800公尺,在台湾高山乌龙茶最负盛名,被誉为茶中圣品。冻顶乌龙茶汤清爽怡人,汤色蜜 绿带金黄,茶香清新典雅,香气清雅,因为香气独特据说是帝王级泡澡茶浴的佳品。在日本、中国和东南亚,享有盛誉。冻顶乌龙产自台湾鹿谷附近冻顶山,山多雾,路陡滑,上山采茶都要将脚尖起来,避免滑下去,山顶叫冻顶、山脚叫冻脚。所以冻顶茶产量有限,尤为珍贵。
【冲泡方法】 
泡茶工具:紫砂壶一个、冻顶乌龙春池0014、电水壶一个、基本功夫茶具一套(包括茶海一个、茶道六件套一个、陶瓷储茶罐一个)。如下图所示:

1-3.温杯:用沸水温茶具,使茶具均匀受热。

4-7.洗茶:5g左右茶叶放入紫砂壶中,加入沸水,洗茶重在一个字,不求将茶味泡出,只需让茶叶均匀受热,唤醒茶香即可。

8-11.泡茶:洗茶后,采用高冲的方式将沸水倒入茶壶中。盖上壶盖,期间,不断的用开水淋浴茶壶,以3次为佳,内外高温才能使浓郁的茶香完全的散发出来。

12-15.出汤:将泡好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,要低倒,快速。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分到小口杯里,浓郁的茶香即可即弥漫在空气中。


武夷大红袍,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,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,乃岩茶之王,堪称国宝,产于福建省武夷山,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。成品茶香气浓郁,滋味醇厚,有 明显岩韵特征,饮后齿颊留香,被誉为武夷茶王。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,为千年古树,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,产量稀少,被视为稀世之珍。
【冲泡方法】
泡茶工具:紫砂壶一个、大红袍(这里以特级为例)、电水壶一个、基本功夫茶具一套(包括茶海一个、竹节茶道六件套一个、紫砂壶一个、陶瓷储茶罐一个)如下图所示:

1-3.温杯:用沸水温茶具,使茶具均匀受热。

4-7.洗茶:用茶匙取适量茶叶放入紫砂壶,洗茶讲究一个字,只要把茶叶的香味唤醒即可,无需泡出茶味。

8-11.泡茶:弃去洗茶之水,倾入沸水,盖上壶盖泡45min,期间要用沸水从浇注壶身,以3次为佳,高温之下才能使浓郁的茶香充分散发出来。

12-15.出汤:将泡好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,低倒,快速,防止茶香飘逸。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分到小口杯里,即可品茶香,观茶形。

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(原太平县)新明、龙门、三口一带。太平猴魁外形两叶抱芽,扁平挺直,自然舒展,白毫隐伏,有猴魁两头尖,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。叶色苍绿匀润,叶脉绿中稳红,兰香高爽,滋味醇厚回甘,有独特的猴韵,汤色清绿明澈,叶底嫩绿匀亮,芽叶成朵肥壮。并赢得荣誉。此外,还有其茶文化,保健作用。
【冲泡方法】
泡茶工具:透明玻璃杯一个、太平猴魁、电水壶一个、基本功夫茶具一套(包括茶海一个、竹节茶道六件套一个、陶瓷储茶罐一个)如下图所示:

 
1-2.温杯:使用80左右的开水温玻璃杯。取适量茶叶(7-8片)放入玻璃杯中,根部朝下,赏茶形。

 3-6.洗茶:80左右的开水沿着杯壁倒入茶杯中,快速洗茶。
 7-9.泡茶:先加入杯子容量1/3的开水,12min后再加满水。

黄山毛峰茶产于安徽省太平县以南,歙县以北的黄山。茶芽格外肥壮,柔软细嫩,叶片肥厚,经久耐泡,香气馥郁,滋味醇甜,成为茶中的上品。绿茶。颜色:嫩绿油润。外形:细扁如雀舌,芽似锋;白毫显,色似象牙。滋味:嫩毫香清新持久,滋味醇厚回甘;汤色杏黄清澈。
【冲泡方法】
泡茶工具:陶瓷盖碗一个、黄山毛峰(这里以特级为例)、电水壶一个、基本功夫茶具一套(包括茶海一个、竹节茶道六件套一个、陶瓷储茶罐一个)。如下图所示:
 1-3.温杯:7585的开水,冲淋陶瓷盖碗,使其充分均匀受热。
 4-6.投茶:上投、中投、下投法皆可,我们以下投法示意,用茶匙取35g茶叶放入盖碗。
 7-14.泡茶:先加入适量的7585的开水,以覆盖茶叶为佳,盖上杯盖。
 12min后,再沿杯壁加满开水,即可品茗香了。
六安瓜片(又称片茶),为绿茶特种茶类。采自当地特有品种,经扳片、剔去嫩芽及茶梗,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。焙,制作过程十分考究。岳西翠兰品质的突出特点在三绿,即干茶色泽翠绿、汤色碧绿、叶底嫩绿。明代张源《茶录)云:造时精,藏时燥,泡时洁。精、燥、洁,茶道尽矣 茶是圣洁之物,茶艺器具必须至清至洁。绿茶。颜色:颜色:黛绿泛黄。外形:平展,每一片都不带哑和茎梗,微向上重叠,形似瓜子。滋味:香气清高,汤色清 澈,滋味回甜。
 【冲泡方法】
泡茶工具:直口玻璃杯一个、六安瓜片、电水壶一个、基本功夫茶具一套(包括茶海一个、竹节茶道六件套一个、陶瓷储茶罐一个)。如下图所示:
 1-4、烧水:凉温大概到75-85度,用烧开的水沿着杯沿四壁倒入,温杯。用茶匙取3g茶叶放入玻璃杯。
 5-7.泡茶:上、中、下皆可,我们这里选择下投法,倒入适量温开水,以覆盖茶叶为佳。
 8-11轻轻摇动茶杯,使茶叶完全吸附水份,散发香味,搁置3分钟左右。
 12-15沿着杯壁加满水冲泡,观茶型,闻茶香,品茶汤。
西湖龙井,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。杭州不仅以西湖闻名国内外,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。颜色:色泽嫩绿泛黄。外形:扁平光滑,苗锋尖削。绿茶。滋味:汤色嫩黄(绿)明亮;清香或嫩栗香,但有部分茶带高火香;滋味清爽浓醇。
 【冲泡方法】
泡茶工具:洁净的阔口透明玻璃杯一个、西湖龙井茶(这里以特级特香为例)、电水壶一个、基本功夫茶具一套(包括茶海一个、茶道六件套一个、陶瓷储茶罐一个)如下图所示:
1、用电水壶把水烧开至100摄氏度,备用;
2、西湖龙井冲泡用水的选择:纯净水或山泉
3、龙井的泡法有上投法、中投法、下投法。我们选择下投法。如下图所示:
1-3.刚烧的开水温杯,用茶匙从茶叶罐里取适量茶叶(一般一次放5-7g,根据个人口味而定)放入玻璃杯中。
 4-6.待开水凉至85度左右,高提水壶,冲入适量的水,已覆盖所有茶叶为佳。
悬壶高冲
 7-10.摇香30秒左右,手捧玻璃杯,朝一个方向轻轻摇动玻璃杯,让茶叶湿润均匀受热。
 11-17.再用悬壶高冲法注入开水至九分满。(我们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方式),35秒后,即可饮用。
 四、品饮,杯中茶水喝到一半时,就可以续水了,冲泡的时间,是要随冲泡次数而增加。 
【泡茶小知识】品龙井茶的讲究:水温方面,则应用约75摄氏度到85摄氏度的水。千万不要用100摄氏度沸腾中的水,因为龙井茶是没有经过发酵的茶,所以茶叶本身十分嫩。如果用太热的水去冲泡,就会把茶叶滚坏,而且还会把苦涩的味道一并冲泡出来,影响口感。那么怎样控制水温呢?我们当然不会拿支温度计去量,所以最好的是先把沸水倒进一个“公道杯”,然后再倒进茶盅冲泡,这样就可轻易控制了水温。还有一点要记紧的,就是要高冲,低倒。因为“高冲”时可增加水柱接 触空气的面积,令到冷却的效果更加有效率。
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。碧螺春茶条索纤细,卷曲成螺,满披茸毛,色泽碧绿。颜色:色泽银绿,翠碧诱人。绿茶。外形:外形条索紧结呈卷曲如毛螺,白毫显露。滋味:香气清爽持久;滋味鲜爽味醇;汤色嫩绿明亮。
 【冲泡方法】
泡茶工具:陶瓷盖碗一个、碧螺春茶(这里以特级为例)、电水壶一个、基本功夫茶具一套(包括茶海一个、竹节茶道六件套一个、陶瓷储茶罐一个)如下图所示:
 1---3.烧水,凉温大概到75-80度,用烧开的水温杯。
 4--6.上、中、下皆可,我们选择上投法,首先,盖碗倒入2/3的水,然后用茶匙取3-5g茶叶放入盖碗。
 7--8.洗茶,好的碧螺春的茶毛很多,泡茶前先洗茶,洗去茶毛,洗茶速度要快。
 9--12.倒掉洗茶的水,沿着盖碗壁沿四周,将温水注入。
 13.最后,观察茶叶在水中冲泡的模样。
安溪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安溪县。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,素有茶王之称。 “砂绿起霜成为铁观音高品级的标志,获得了绿叶红镶边,七泡有余香的美誉。乌龙茶,半发酵。颜色:乌润砂绿。外形:条索肥壮紧结,卷紧而重实。滋 味:香气馥郁持久,有桂花香;滋味醇厚甘爽生津;汤色橙黄鲜丽。
 【冲泡方法】
1---4工具准备:功夫茶具一套(茶盘、白瓷盖碗、公道杯、滤网、阔口杯、茶道六件套),茶叶(装在专门的茶叶罐里,以感德AAA为例),把水烧开,铁观音要用沸水冲泡,用烧开的水温杯。
 5--7.7-8g茶叶放入盖碗中。
 8--11.加水洗茶,洗茶速度要快,不求泡出茶味。
 12--14.倒掉洗茶的水,沿着盖碗壁沿四周,将开水注入。
 15--18.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,使其清新洁净。
 19--22.冲泡3-4秒之后即可出汤,铁观音讲究茶汤分离,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分到阔口杯中。
 23-24.品茶,喝完后,观看茶型。
君山银针是中国著名黄茶之一。君山,为湖南岳阳县洞庭湖中岛屿。清代,君山茶分为尖茶茸茶两种。尖茶如茶剑,白毛茸然,纳为贡茶,素称贡尖。黄茶,轻微发酵。颜色:金黄光亮。外形:芽头肥壮挺直,匀齐,满披茸毛。滋味:香气清鲜,茶色浅黄,味甜爽。
 【冲泡方法】
泡茶工具:直口玻璃杯一个、君山银针、电水壶一个、基本功夫茶具一套(包括茶海一个、茶道六件套一个、陶瓷储茶罐一个)如下图所示:
 
 1-4.烧水,凉温大概到75-85度,用烧开的水沿着杯沿四壁倒入温杯。之后,用茶匙取3g茶叶放入玻璃杯。
 5-8.泡茶,上、中、下皆可,我们选择下投法,倒入8分满温开水。之后,轻轻摇动茶杯,使茶叶完全吸附水份。观察茶叶渐渐树立在水中的美景,最后,品茶。